塬上起步:一颗赤子心点燃创业火种
在关中平原的白鹿原上,流传着一段关于 “电流与初心” 的故事。1959 年,18 岁的常万全回到这片贫瘠的土地,亲眼见证了乡亲们 “点灯靠煤油,挑水下深沟” 的困境。彼时,他或许未曾想到,自己日后会成为一家知名药企的奠基者。
从陵前公社电影放映队队长到当地第一代电工,常万全用了十八年时间。这十八年里,他踏遍白鹿原的河道梁塬,为 115 个生产队勘测布线,让电流第一次照亮了这片土地,彻底终结了 “无电缺水” 的历史。“吃水用电,别忘万全”—— 这句在乡亲们口中流传的话语,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,更成为日后企业精神的雏形。
1978 年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。常万全以 2000 元积蓄为起点,在一座破庙院里创办了 “陵前电器修配组”。四年后,修配组整合升级为白鹿塬首家社办企业 “陵前机电厂”。在当时的乡镇企业浪潮中,这家小小的机电厂或许并不起眼,但它就像一颗埋下的种子,为后来白鹿制药的成长筑牢了根基。

跨界转型:科技赋能开辟制药新赛道
上世纪 80 年代,乡镇企业面临着 “转型突围” 的考验,陵前机电厂也不例外。1984 年,“三原白鹿总公司” 正式成立,常万全的战略眼光开始显现 —— 他没有局限于传统机电业务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科技含量更高的领域。
彼时,总公司与西北农学院联合创建奶牛胚胎移植站,在当时的国内农业科技领域掀起了一阵波澜。1986 年,移植站成功完成胚胎切割移植技术突破。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,不仅被国内农业领域视为重大突破,更被外媒评价为 “世界胚胎移植领域的里程碑事件”。
与此同时,总公司旗下的花粉公司也传来捷报。以 10 万元引进核心技术后,团队成功提取 9 种花粉精,开发出 20 余种花粉类产品。其中,花粉分离技术更是斩获国家专利与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,让 “白鹿” 这个名字在科技领域崭露头角。
1987 年,一次关键的转型决定,让企业走上了 “制药之路”。花粉公司正式转型为医药保健品厂,此后历经三次更名,终于在 1991 年确定 “陕西省白鹿制药厂” 的名称 —— 这标志着 “白鹿” 正式聚焦制药主业,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。上世纪 90 年代,白鹿制药仅用 60 天便建成农药生产线,缓解了当时市场供需矛盾。至 1993 年,企业已形成 6 家独立子公司的产业集群,固定资产达 320 万元,为制药业务的规模化发展积攒了充足底气。
改制升级:现代化转型树立行业标杆
1996 年,白鹿制药迎来了发展史上的 “关键一跃”。投资 5000 万元的新厂区在白鹿工业园破土动工,三条现代化生产线的年产值过亿元。1999 年,新厂区正式投产,这座占地广阔、设备先进的制药基地,彻底改变了人们对 “乡镇药企” 的固有印象,标志着白鹿制药从 “传统作坊式生产” 向 “现代化制药企业” 的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。
2000 年,在陕西省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中,白鹿制药成为全省改制样板。“陕西白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” 正式成立,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2001 年,对于白鹿制药而言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这一年,企业成功通过国家 GMP 认证 —— 要知道,在当时的国内药企中,能通过这项认证的乡镇企业寥寥无几。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王寿森亲自为企业揭牌,17 家省级媒体现场报道,共同见证白鹿制药拿到 “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”。此后,企业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不断完善,为后续产品走向全国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在科技赋能下,白鹿制药的产品矩阵持续扩容。乳癖散结胶囊先后斩获国家专利与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,2012 年跻身全国乳腺增生用药市场前三甲,2017 年被列入陕西省医药优势产品目录;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含片凭借独特的疗效,被誉为 “口腔溃疡中药新药标杆”;凉解感冒合剂也在呼吸系统用药领域斩获 “新锐奖”。产品覆盖片剂、胶囊剂、颗粒剂、口服液 4 大剂型,畅销全国 30 个省份、260多座城市的医院,商业批发、临床合作、零售终端三大渠道协同发力,“白鹿制药” 的品牌影响力逐步传遍大江南北。

薪火相传:初心不改书写责任与担当
在白鹿制药的发展历程中,“科技领先、艰苦创业” 的精神始终贯穿始终,而 “社会责任” 则是企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底色。
常万全曾将上万元奖金悉数上缴党费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家国情怀;企业投资 570 万元开凿千米深井,解决了周边百姓的饮水难题;投入 150 万元建成设施栽培示范园,助力当地农民脱贫增收;多年来,累计数百万元的公益投入,覆盖教育、扶贫、救灾等多个领域。这些举动,让 “白鹿制药” 不仅是一个企业名称,更成为 “责任担当” 的代名词。
凭借突出的业绩与社会贡献,白鹿制药先后荣获 “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”“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”“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” 等百余项荣誉称号;常万全本人也先后获得 “全国创业之星”“陕西省劳动模范”“陕西省优秀企业家” 等多项殊荣。这些荣誉的背后,是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。
如今,白鹿制药的发展脚步仍在继续。2019 年,企业营销中心迁址西安经发大厦,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视野;投资 2 亿元的三原新厂区正式投产,产能规模与智能化水平将再上新台阶;缬沙坦氢氯噻嗪片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,成功跻身陕西省医药优势产品目录。从 1978 年的电器修配组到如今年利税数千万元的地域支柱企业,白鹿制药用 47年时间完成了从 “塬上小厂” 到 “医药标杆” 的蝶变。
未来白鹿制药将继续以 “诚信为本,质量为上” 为理念,通过学术论坛、专家巡讲等方式筑牢品牌根基,借助大数据研究赋能药品研发创新。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,这颗从白鹿原上成长起来的 “医药明珠”,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,朝着更广阔的未来前行。